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演講心得分享<追尋足跡的大地旅人-李後璁>

大概是在阿拉斯加的經驗太美好,
回台灣後,只要見到關於阿拉斯加的遊記、演講,
總會忍不住停下來多看幾眼,
從他人眼中的阿拉斯加來回憶心中的那片廣闊的大地,
彷彿這麼做,就可以在心中舊地重遊一番。

而這次的演講,追尋足跡的大地旅人-李後璁,
會吸引我去聽,也是因為關鍵字「阿拉斯加」。
只是,聽完演講後,才發現被騙了(沒有啦XD)
應該是說,因為阿拉斯加而去聽演講,
結果是,一個懸在心中很久的問題,
卻在這次演講中,找到一些答案。

還記得,
小學時喜歡在學校的小角落東看看西找找,
為了排水溝旁大大的紫花酢醬草葉片而開心,
(
因為,居然能找到這麼大的酢醬草葉片!!!)
為了在金露花叢下面找到的白色蛋殼而興奮,
(因為,這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小的蛋,就像是雞蛋的超級迷你版,
儘管到現在還搞不清楚是蝸牛蛋還是壁虎蛋,但那也不重要的。)
翻著媽媽買的植物圖鑑,有藥草、野菜、有毒植物,
然後就開始摘著牆角邊的小葉冷水麻,
拿著棍子和小碗,煞有其事的搗碎作藥?然後……(忘了後續了:P)
植物們那裡吸引我,其實也說不清楚,就是好玩吧!

考高中大學時壓力大,
心裡煩悶時總愛看盆栽裡的曇花,和植物說說話,讓心裡好過些。
還記得,一晚,曇花開了,
一股淡淡的清香隨風吹到房間裡,
從此,就記得了,那股曇花的氣味以及那些瘋狂讀書的夜晚@@

上了大學,加入自然性質的社團,
每個星期跟著學姐認識校園植物。
還記得,有一天回家,突然驚覺,
路上的行道樹幾乎都認識了!
從小到大看習慣的樹木們,忽然間,因為認得他們,而把彼此的距離拉近了。

跟著社團的朋友們,出遊探索大自然,
植物組的我們走走停停,永遠落在隊伍的最後面,
即使走不到終點,我們也不在意,因為一路上的花花草草,已經讓人滿足。
我們辦活動、辦展覽,想向更多人傳達自然的美好,
有一年,展覽主題是學校的夜晚,
依然記得,
帶著學弟妹在校園裡,一隻螢火蟲從眼前飛過,
學弟興奮得手足舞蹈卻又不敢發出大聲響的模樣,
是讓人嘴角會微微上揚的感動。

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
突然發現,記得了許多植物的名稱,
卻有點像蒐集物品一樣,
好不容易蒐集到了,卻沒有下文。
將植物的模樣與名稱連結起來,但關於植物的其他部份,卻說不上來。
電腦裡滿滿的植物照片,
腦海中留下的,卻只有眼前的植物照片,
拍照當時的心情、周遭環境的模樣,記憶好薄弱。

於是,重新在校園中探索,
想試著在每天尋常不過的事物裡找到新的發現和感動,
然後,
是黃斑盾背椿象的寶寶從卵孵出的過程,
看著白色的卵殼中逐漸出現黑色的線條,
看著椿象寶寶群聚在葉面上,光看就讓人不舒服,
即使我和椿象的大小就如大象和老鼠,
但椿象的警戒作用還是對我產生作用了。^ ^
還有,
堇菜的果實開裂時,一聲聲的啵啵啵,
表示一粒又一粒的種子飛出來囉!
黃花酢醬草的果實開裂時,
則得把嘴巴閉緊緊,不然小心吃到流彈,
不得不說,彈出來的種子好像小時愛吃的可樂糖。

慢慢的,又疑惑了,
當一次又一次走在習以為常的環境中,又沒有新發現時,
頓時覺得心裡空空的,為什麼會這樣呢?
慢慢的,當出遊聽著解說員的解說時,
講解植物的名字、作用、可不可以吃時,
開始覺得無趣,聽了再多知識性的分享,又如何呢?
即使知道山桂花的果實可以吃,那又如何呢?
畢竟在衣食無虞的今天,應該很少人會去吃吧?
當沒有了感動和連結,
知識性的東西,總是聽過就忘,無法在心中停留。

到底,要怎麼樣才會感動,又要怎麼樣才能建立連結?

這次李後璁的分享,
給了我一些線索、一些答案。

已經是快一年前聽的分享了,
回頭再想著那個晚上,
什麼時候,我們曾經做過盯著眼前看不出的動物足跡半天呢?
在講師分享的追蹤師學校裡,
松木林的底層是滿滿的松針,老師說曾經有隻狐狸在這裡,
要他們觀察,狐狸留下的足跡,狐狸的動作,準備向東走還是向西走。
(但講師給我們看了照片,老天爺,就只有滿滿的松針而已)
就算是眼前再習以為常不過的事物,
當天天細細的看著,又怎麼知道會有不同的感受呢?
追蹤師學校的另一堂課,讓學員們用容器裝起一杯土,用手壓出痕跡,
然後,僅僅是每天看著土表面的起伏。
講師分享到當每天觀察著,一天又一天對那小小的起伏真會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還有有趣的偽裝,把自己偽裝在大自然中,不讓他人發現。
調皮的他們,把自己隱身在自然之中後,會故意對經過的學員們丟石頭,
看著學員們一臉疑惑的模樣偷笑。
其中,也要自行製作晚上吃飯的容器,不可以用刀等工具,
其中一個心急的學員,用火烤木頭卻不小心烤太久,
把他的木頭碗燒破一個洞,只好重新來過。
但因為時間有限,只做了一個小小的凹槽,
那晚的食物是湯XD

講師還分享他和一位朋友在公園的空地就開始玩起追蹤,
觀察剛剛有什麼動物經過,就這樣玩了一整個下午。
他也曾經帶一群小朋友隱身在山中的步道旁邊,
人群來來往往,卻沒人發現他們。

原來,想和自然建立連結很簡單,就算沒有太多的知識,
就算不認識身邊的一草一木也不要緊,
直接在自然中探索,和自然互動,
其實不需要太多言語,
只要願意讓浮躁的心慢下來,靜下來,
全心全意打開感官,專注在眼前,專注在當下。
然後,身邊的事物,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遊戲的一部分。

又或許,得到的答案並不全是和自然連結的方式,而是種反思吧!
當用文字為這次分享留下記錄的同時,
才突然發現,曾經,也有什麼都不懂,卻能單純感受大自然給予的美好,
或許,要做的,只是讓自己又回到當初的那個狀態而已。
曾幾何時,對自然的感官逐漸減弱了呢?

習慣住在水泥建築裡,不通風的設計讓天氣一熱就需要開電風扇開冷氣;
習慣盯著電視和電腦,讓影像一幕幕從眼前流過,
習慣騎車甚至開車,飛快的速度讓身邊的景物很少在腦中留下印象。
不知道口中的食物從何而來,
不知道現在吹過身旁的風是吹向南邊還是吹向北邊。
曾有在台北工作的朋友說,
從出門到公司搭著捷運,進了辦公室後做著室內工作,天黑了才下班回家,
一整天幾乎都見不到太陽。
當與自然越疏離,對自然中正在發生的點點滴滴也越來越不在意,
這不要緊,因為在現代的生活模式裡
重要的是想辦法努力工作賺錢,有了錢,就能生活下去。

但我們,怎麼可能脫離自然呢?
許多發明的靈感源自自然界的一切,
許多藥品也需要從自然中獲取,
賴以為生的食物需要大地母親的供給。
還有我們的心,心是需要被照顧的,
在成長過程中,自然給予了這麼多,

但最後我們和她的連結卻越來越弱,為什麼會這樣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